文化建筑,公共建筑
中国宜宾 在建中|2017
基地面积 1060 M2
建筑面积 2189 M2
建筑师 王翔、田文沐
设计团队 郭书鹏 倪燕
本建筑是一个藏在城市机理中,除了面向王爷庙门的位置,几近没有城市外立面的建筑。基地处于镇中心地带,我们的设计希望在这样一个密集的地方安置一个能为游人和居民交流和静静观察李庄的场所,它应该有独特的视点高度和空间感受。我们为这个没有立面的建筑设计了它的第六立面:一个符合李庄传统的檐下空间,与“一江水堂”(公共交流空间)与从七米高台观察李庄的观景平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古镇最具特色,但是往往缺乏高度我们很难看到的“绵延的屋顶”展现在眼前。
大跨度的屋檐用现代木结构的方式实现均匀有序的空间质感,檐下建筑空间采用自然的材质塑造多样的城市空间,并且和古镇公共空间无缝接驳,连接里弄和广场,仿佛古镇肌理的延伸。两种空间脉络的相遇形成令人惊喜又让人感觉熟悉的空间效果:让到访的人能轻松地在建筑空间中享受闲暇的时光,邂逅有趣的人文并发现创意的灵感。
公共空间设计为市民可以生活的场所,在小广场的周围搭配可以提供简单生活服务的商业空间和可以提供简餐的食堂,并将艺术展陈空间和供儿童学习空间与之连接在一起。我们希望还原古镇中彼此熟悉的生活和相互信任和亲密的邻里,期待这样轻松的交流能在其中发生独特的、创造性的在地文化。屋檐在入口处形成川西民居重叠的形态,也仿佛归巢的大雁的形态:隐喻李庄厚重的抗战历史下,在朝气蓬勃的今日中喜迎归巢的游子和充满创意的年轻人,仿佛故巢又迎来了新的鸟群。
而面对相对较大体量的屋顶,我们采用游动的造型,将其分解为似在空中漂浮的自由的屋檐,灵动的天际线表达更小的尺度,和周边的传统建筑和合不同,相得益彰。
最后为城市提供更多公共空间,分几个层次。一是建筑入口前区相对开敞,二是入口的大厅的扩大,三是一江水堂的公共空间。